嬰兒呼吸機由主機(監測氣體混合器)、鼻塞(帶固定頭帽)和臺車組成,不包括呼吸管路。它能夠起到治療新生兒通氣不足,改善新生兒換氣,能夠更加有利于心臟氧分的儲備等作用。
嬰兒呼吸機由主機(監測氣體混合器)、鼻塞(帶固定頭帽)和臺車組成,不包括呼吸管路。
能夠起到治療新生兒通氣不足,改善新生兒換氣,能夠更加有利于心臟氧分的儲備等作用。
如果新生兒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或者是缺氧窒息的癥狀,就必須及時使用呼吸機,能夠建立良好的通氣功能,減少新生兒因為缺血、缺氧引起來的身體更加嚴重的影響,這樣能夠達到良好的治療和治愈目的。
同時新生兒呼吸機在搶救新生兒的治療過程中,也是起到非常重要和決定性的作用,能夠更加爭取新生兒手術的成功率和新生兒存活的概率。在新生兒監護室和新生兒病房呼吸機,都是非常重要的醫療儀器設備,所以新生兒呼吸機對于新生兒窒息、缺氧、呼吸不暢,能夠起到非常重要和關鍵作用。
新生兒呼吸系統的各個器官尚未發育成熟,其呼吸生理及其解剖結構與兒童/成人有很大的差異。體現在新生兒的胸廓順應性大而肺順應性小, 氣道阻力大而肺總量小, 呼吸調節機制不全, 呼吸肌力量薄弱, 氣道阻力變化大, 吸氣流速慢, 呼吸頻率快, 功能殘氣量低, 呼氣末肺泡彈性差。膈肌是新生兒呼吸運動中最主要的呼吸肌,易受腹脹等因素的影響;膈肌呈橫位,耐疲勞纖維僅占25%,很易發生CO2潴留;解剖死腔大,新生兒呼吸肌容易疲勞等都是引起新生兒易發生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故對新生兒呼吸機的部件相應提出了小而精的特殊要求。
(1)新生兒呼吸機傳感器原理、材質和安裝位置特殊
新生兒本身呼吸的觸發能力遠比兒童/成人要弱小得多,故對傳感器的觸發靈敏度和精準度的要求就比兒童/成人高很多。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高級別新生兒呼吸機多為熱敏傳感器,材質多選用對溫差特別敏感的熱敏鉑金絲,長1.8 mm,直徑5 μm,死腔僅0.9 mL。無氣流流經時,前后兩組熱敏鉑金絲溫度被預加熱到400 ℃,電流是一致的,電橋處于平衡狀態。
當人體的觸發氣流流經時,前端的熱敏絲溫度迅速被患者的吸氣流下降到37℃左右,電阻變小,電橋的平衡被打破,電流的變化與患者的吸呼信號的溫度高低、節拍的快慢密切相關,靜態時觸發門的電阻平衡被打破,不平衡電流使吸氣閥打開、呼氣閥關閉,對應的閥門孔徑開閉的大小與流量成正比,將新鮮氧氣送給患者。呼氣與吸氣原理相同,只是打開了呼氣閥,把交換后的CO2排向大氣。如此循環完成一次次的呼吸。
為了減少呼吸管路的死腔影響,提高觸發靈敏度,新生兒傳感器安裝位置必須靠近患者端插管入口的近端處。而兒童/成人呼吸機為避免呼吸管路中冷凝水對傳感器壽命的影響,大多都安裝在管路的遠端呼氣閥附近。
(2)新生兒呼吸機與兒童/成人呼吸機的加溫濕化器和管路不能通用
新生兒肺泡的發育比較晚,免疫系統和氣道黏液纖毛轉運系統發育不完善, 呼吸道很容易受到損傷, 影響氣體交換效果。所以呼吸機支持對于新生兒和早產兒顯得十分重要。
新生兒的外置專用加溫濕化器,目前以新西蘭Fisher Parker MR850型濕化加熱裝置較為理想,除自動控溫控濕外,吸氣呼氣的連接吸氣管路為雙加熱濕化管道;管路內設置為有雙螺旋型分布的加熱絲,確保氣體在通過呼吸管道時被均勻加熱,最大限度地減少冷凝水,實現吸氣呼氣的最小阻力。
(3)新生兒呼吸機鼻塞和兒童/成人鼻塞不同
輕度缺氧的呼吸衰竭新生兒當然首選無創CPAP或高流量的BIPAP模式,無創模式的療效與鼻塞有很大關系。但常用的一字型鼻塞,太松有漏氣、脫落等問題;拉得太緊又不舒服,甚至可能發生鼻孔變形或壓傷。鼻塞除對外形有要求外更希望使用時能:①氣流穩定;②減少患者呼吸做功;③血氣指標恢復快;④易固定;⑤能具有幫助排出CO2的功能。
新生兒呼吸機和兒童/成人呼吸機在部分硬件結構上的區別要素,足以說明兩種呼吸機是不可通用的。近年來新生兒呼吸機整體技術的進展主要體現在高頻呼吸機上,它是應用高頻率、高PEEP、小平均氣道壓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對新生兒常見呼吸疾病的治療效果,在主動排除CO2這點上最為明顯。
近年來,隨著硬件如高強度磁場的缸體材質等新品涌現、軟件技術的成熟(如高頻最小容量保證VG模式;肺復張技術的應用)和對高頻震蕩通氣的無創、持續監測技術的推廣,相信高頻通氣技術在新生兒臨床應用一定會出現一個新的時代。
(1)做好濕化和霧化,防止氣道堵塞,防止黏稠的痰液,造成患兒出現呼吸困難。因此在使用呼吸機時,需要注意呼吸時的聲音如何,是否有痰鳴音,注意胸部起伏程度是否對稱。
(2)觀察患兒在睡眠時的面色,以及是否有煩躁、躁動、搖頭等情況。
一般在醫院的普通病房、普外科、麻醉手術室、重癥監護室等科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