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穿刺是臨床治療疾病的基本手段,是一項技術性要求較高的操作,也是護理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我們不應該僅僅追求一針見血,而更應該追求無痛穿刺,減輕患者的痛苦,一直是護理教學和臨床探討的問題。靜脈輸液穿刺無痛技術的高低取決于穿刺者的技能,對靜脈穿刺的滿意取決于患者對穿刺者的評價
選擇血管宜“先遠后近,先淺后深,先細后粗,先手后足,先難后易”,做到計劃性、長期性。盡量避免重復一處穿刺,因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會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彈性差,脆性增加,易滲出。選擇血管時應避開關節處及肢體內側血管。關節處不易固定,易因患者肢體輕微活動而致針頭刺破血管。肢體內側,如前臂中下1/3段掌側,此處皮膚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淺,易致液體及血液自針眼外滲而形成淤青腫脹
于長期輸液,血管破壞過多,常規選擇部位難以穿刺成功者,可選擇手足背下1/2至指趾處的靜脈血管進行逆行靜脈穿刺,此處因不易固定,平時穿刺較少,血管未被破壞。手足靜脈有很好的網狀結構,多條靜脈吻合支、交通支與深靜脈相通而回流心臟,所以逆行靜脈輸液時滴速不受影響
年老體弱及患多種慢性病患者手足靜脈較細小表淺、皮下脂肪少彈性差、血管缺少組織支持活動度較大,穿刺困難。因此穿刺前要仔細了解血管特點或生理異常,必須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淺和粗細。根據手足對疼痛刺激較敏感特點,進針應采用快穩準及寧淺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縮而降低穿刺成功率
進針前比一下針體與血管長度以決定進針長短;穿刺時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顯優于握拳法,具有進針快、回血快、一針見血率高的優點,明顯減輕進針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繃緊皮膚固定血管下端以減少血管滑動
如血管有分叉應在血管下0、5cm處進針,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針頭,當針尖已壓住血管時針體角度再稍抬高25°快穩刺入血管,見回血后放平針體再徐徐進入少許,用4條膠布固定
對血管粗而明顯易固定者,應以20°角正面或旁側進針;對皮下脂肪少靜脈易滑動者,要左手拉緊皮膚以固定血管,以30°角從血管右側快速進皮刺入血管易成功;脫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熱敷使血管擴充,針頭從正面以25°角快速進皮,然后輕輕挑起皮膚,當針頭進到1/4時,針尖稍向下傾,再挑起靜脈慢慢進針到位,這樣使上下血管壁分離,以免刺破血管
浮腫的病人,應選擇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壓,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進針;糖尿病人因血流處于高凝狀態,如血管過細,可使針頭阻塞,造成穿刺失敗,應選粗直的血管。 同時護士高度的責任心,謹慎、穩妥的心態,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溫馨提示
1.該產品可能含有禁忌內容或者注意事項,具體詳見說明書;
2.購買家用醫療器械,消費者應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或者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護理訓練模型是按照人體解剖的特點,根據基礎護理操作要求設計,模型共有五個部件,能按操作規程進行十五項基礎護理操作。用于各級護校或醫院的基礎護理技術操作示教和實習,還可用于護士基本護理技能操作訓練。